2024年养老金调整方案:公平与倾斜的博弈
距离4月21日已过,2024年养老金调整方案仍未正式公布。去年调整比例为3%,今年能否超越,甚至维持这一比例,都悬而未决。回顾过去数年,养老金调整比例呈现下降趋势:2021年4.5%、2022年4%、2023年3.8%、2024年3%,仅2019年出现过上涨。尽管人社部工作会议提出养老金调整应遵循“适当增长”原则,但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养老金账户支出压力巨大,令今年高于3%的可能性微乎其微。乐观估计,涨幅或维持在3%至3.5%之间。
今年养老金调整的一大亮点,也是官方反复强调的,在于其“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”的政策导向。这意味着中低收入群体将获得更显著的涨幅。但这“更划算”的背后,究竟有何机制?让我们深入探讨养老金调整机制。
现行养老金调整机制沿用“定额调整 挂钩调整 倾斜调整”的三部分增长模式。“定额调整”部分,人人平等,金额一致;“挂钩调整”则与养老金水平和缴费年限正相关;“倾斜调整”则针对高龄退休人员和艰苦边远地区人员,给予额外补贴。这三者相辅相成,兼顾公平、激励和关怀,并赋予各省市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调整的空间。
以2024年调整方案为例,西藏和上海的涨幅位居全国前列。西藏因地域特殊性,标准较高。我们以上海为例,假设甲的养老金为8000元,工龄40年;乙的养老金为4000元,工龄同样为40年。根据上海方案:
展开剩余62%甲:定额61元 缴费年限挂钩401元 养老金水平挂钩(8000×1%)= 181元,涨幅比例2.3%;
乙:定额61元 缴费年限挂钩401元 养老金水平挂钩(4000×1%)= 141元,涨幅比例3.5%。
两者涨幅金额相差40元,甲的涨幅金额高于乙,体现了“多劳多得”的激励原则。但从比例来看,乙的涨幅比例(3.5%)高于甲(2.3%),更显划算。虽然养老金相差两倍,但涨幅金额差距仅40元,充分体现了向低收入群体倾斜的政策。
上海方案相对简单,缴费年限没有区间划分。辽宁方案则有所不同,同样假设甲乙两人:
甲:定额33元 缴费年限挂钩(15-25区间取平均值)1.6元 养老金水平挂钩(8000×0.5%)= 148元,涨幅比例1.9%;
乙:定额33元 缴费年限挂钩(15-25区间取平均值)1.6元 养老金水平挂钩(4000×0.5%)= 108元,涨幅比例2.7%。
辽宁涨幅与上海差异显著。这与辽宁人口老龄化严重,养老金财政支出压力巨大,以及当地人均养老金(约3400元)较低有关。即使4000元养老金在辽宁也属中上水平,因此涨幅受到控制。
总而言之,现行养老金调整机制灵活,为各省市提供较大操作空间。“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”的政策导向,将进一步丰富调整方案的内涵,值得期待。
"
发布于:广东省永信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